百年历史的老旧社区好牛配资,与专业社工“联手”实现破局,不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还通过文创、直播等手段带动居民增收。这是日前举行的武汉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中,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分享的典型案例。
29日上午,该项赛事进行项目展示“路演”,25支来自武汉不同社区、不同领域的专业社工队伍通过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融合的方式,展示自身处理实际问题、服务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。
打铜社区位于江汉路商圈,是一个开放式的百年老社区,常住人口近 8000人,人口居住密集,居民生活环境亟待改善;社区地处市中心,坤元里、段家巷、同安里等11条巷道商业价值高、文化资源丰富,却始终未能开发,同样是广大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一块“心病”。
为改变现状,打铜社区于2023年起联手专业社工机构,用一个月时间走访400余户居民、60户商家,收集5大类170多条有效建议。在此基础上,社区召集居民与社工代表议事,聚焦环境改善这一迫切诉求,并由社工团队进行资源挖掘和文化赋能,打造“铜小匠”社区文化IP,邀请专业人士录制方言版巷道解说,建立红色直播间助商户引流。
两年多以来,打铜社区旧貌换新颜好牛配资,道路破损、排水不畅等系列难题得以破解;社区公益基金余额从5万元增至23万元;文创、直播带动创业居民人均增收2000元。
展开剩余53%当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下,医务工作不仅是治病,还要“疗心”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务社工部以患者就医全过程为脉络,通过院前预防、院中赋能、院后延续的三阶段服务程序,实现医疗服务范围的延伸、服务深度的挖掘和服务温度的传递。
例如在肝胆研究院,医务社工会同志愿者开展“闻香识穴”项目,将中医穴位按摩与芳香疗法相结合,为肝移植患者提供非药物镇痛干预,有效缓解焦虑症状,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反馈;根据肿瘤患者住院周期长的特点,组建“青春暖阳”志愿服务队,通过绘画、音乐、养生操、生日会等活动,丰富患者住院生活。
2020年以来,该院社工部为患者链接慈善资源1000多万元,组建了7个专门社工项目和8支服务队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。
当天的“路演”活动中,共有20个案例被选为武汉市2025年优秀社会工作项目,包括武昌区“党建引领下的新就业群体社区参与实践”、东湖高新区“双职工家庭育儿共同体的光谷实践”、青山区“白玉山街道康寿社区五社联动养老实践”,以及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“社会工作者介入汽车制造业青年隐性健康问题的实践探索”等。
据了解,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项目展示两个阶段;择优选出的5支队伍,将代表武汉市参加湖北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。
九派新闻记者 邓小龙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好牛配资,向原创致敬
发布于:湖北省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